▍ 衣橱
大二的时候,付晓月的衣橱里有了第一件汉服。这是她开天辟地的大事。算到现在,晓月「入圈」已有三四年——「入圈」这个词很是准确,与旗袍不同,「汉服运动」虽小有气候,但终究只是个圈子。
◤01◢
穿 上汉服,付晓月就是从画里走出来的美人。
半臂汉服游玩
和电视剧里的影楼装不同, 晓月身上的「古装」,都是依照形制制作的正宗汉服。 平时穿出去,就成了移动广告牌。
「晓月你这套衣服好古典漂亮!」
「这是汉服,我们汉族的传统服饰。」
当然,从出租车下来后,也会有司机摇下车窗调侃一句——
「 妹妹,你这背上少个枕头吧?」
大部分现代中国人不怎么认识汉服,因为不认识,所以不习惯。对于这种裹在身上的宽袍大袖,更多人认为, 这是日本人和韩国人才会穿上街的东西 。
◤02◢
汉服到底是如何从中国人的记忆里 集体删除 的?
任何一个民族都会孕育出英雄,当然也会孕育出小人。
满清入关不久,时天下未定,顺治帝仿蒙元旧例, 允许前明降臣上朝时仍着汉人服饰,只是满、汉大臣各列一班 。
有位汉臣孙之獬,为博满清欢心,剃发留辫,改穿满臣服装,次日上朝, 「焕然一新」 。他站在满班,满臣不屑与之同班侍君,将他逐出班外;汉臣恨他逢迎求宠,亦不许他入班。 孙之獬无处可立,进退不得,狼狈万状 。
一怒之下,孙之獬上书要求多尔衮推行「剃发令」,要求所有汉人「剃发易服」,以示臣服——所谓两留两不许,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不许行汉礼,不许穿汉服」 。
孙之獬做到了吴三桂都不耻去做的事 。于是清军所到之处,十日之后,仍有依汉礼衣冠者,杀。
三百年后,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接受了起源西方的现代发型和服装,剪掉辫子脱掉马褂之后,失去了本民族独有的服饰体系。
◤03◢
相对于旗袍的普及,第一次有人理直气壮地把汉服穿上街是在2003年。待到晓月接触汉服的时候,「汉服运动」已小有发展了。「当时汉服社招人拍摄宣传片,我很感兴趣就去面试了,那是第一次接触汉服。」
付晓月活动留影(一排左五)
从加入汉服社到现在,每逢传统节日,诸如花朝节、清明祭祀、中秋拜月,晓月都会身穿汉服参加活动。 圈子里还会组织祭孔大典,只要有机会,都会去参加。晓月衣橱里一共攒下了四套半的汉服,平时最喜欢的是那套绿色的「半臂」——就是唐朝人的短袖。
半臂袖长及肘,衣领宽大,罩在裙衫外面,就是唐朝人的小风衣。 这种穿法到了宋代变得相当时髦,不论男女,皆可穿半臂。在现代人看来,这种服饰应该是所有汉服中,显得最为 「古典而不突兀」 的形制。
除了半臂,晓月的其他衣服也会混搭着穿,特别是汉服长裙与合适的现代服装混搭,也很有民族文化特色。
◤04◢
2015年春晚,有这么一个节目。五十六个民族盛装登台,各民族都身着独有的传统服饰,台上的汉族姑娘身上是一身改良旗袍。一时间舆论纷纷要求央视道歉——旗袍是满族服饰,代表不了汉族。
现代旗袍装(付晓月)
央视确实犯了大错。似乎汉服与民国范的改良旗袍站在了对立面,甚至有人开始质疑旗袍法定国家礼服的地位,带头抵制旗袍——他们认为旗袍是少数民族服饰,无法代表中国。
现代(时装)旗袍不是汉族传统服饰,也不是满族传统服饰,而是多民族服饰的融合体,当然可以代表中国。
现代旗袍装(付晓月)
最早的旗袍样式可以追溯到秦初的深衣,综合了历代女子长袍、清朝旗女长袍和西式文明装的设计,在民国时期大为流行。因款式与风格特别适合东方女子,最终形成了 右衽宽襟、立领盘扣、侧摆开叉的国家法定女性礼服 。
◤05◢
旗袍作为多民族的中国国粹的象征,国家礼服当之无愧。作为中国汉族人,传承了四千年的汉服,和汉字一样,是华夏文明的根,不该丢。
与家人合影(上袄,右一付晓月)
未来回归中国的付晓月们会越来越多,多到人们认为衣橱里就是得有这么一两件中国味道,西装革履地敲键盘,宽袍大袖地赏中秋。 无论是汉服还是汉字,这是我们独创的,代表我们是炎黄的子孙。
(转自东林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