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需要揭穿》里,我说过,影响我人生观的第一句话是“life is difficult”,因为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设定,就能提前完成困难来临之前的心理建设,当问题突如其来时,能够不因负面情绪消耗太多能量而直接去想办法解决。
今天想说说影响我人生观的第二句话,它出自柴静的《看见》。
“什么东西是神圣到不能开玩笑的呢?”
生活中大部分的狭隘来自于过分重视乃至神化某些人和事,其实这些人和事本身并没有那么重要,放下加诸于它们身上的感情色彩,心态上会更加宽广,也会易于接受不同的意见,人会变得愈发宽容,心情也会轻松起来。
网络上,人们随时可能会被一句无心之言所激怒,对于文艺作品的尺度,也愈发地不宽容。
15年央视春晚,《大地春晖》,56个民族创意服装秀,因为展示汉族服装的时候用的是旗袍而不是汉服,掀起了一轮要求向汉服道歉的热潮。
17年北京春晚,郭冬临小品《取钱》,小品中大妈遭遇电话诈骗,骗子操着一口地道的河南口音,网络上迅速发起了“地域歧视”的声讨,小品编剧被拉出来道歉。
所以,我们的文艺作品为什么不好呢?可能是创作者的精力都花在道歉上了吧。
一方面,我们的文艺作品不仅受限于审查制度,还要进行自我审查,审视是否其中存在容易引发观众敏感点的桥段,导致创作的空间大大缩小;而另一方面,观众们又抱怨为什么文艺作品都是老套路,越来越烂了。
在这样的创作氛围中,很难出现伟大的作品,因为伟大的作品从来不会自我受限。
根据芥川奖作品《火花》改编的同名电视剧, 讲述了漫才(日式喜剧形式,类似对口相声)艺人德永太步偶遇前辈神谷才藏,为其才华倾倒,从此后亦师亦友的二人各自辛苦打拼的同时又互相鼓励的故事,影片结尾,神谷为了好笑,去隆了个巨大的假胸,德永见到哭了出来,说,我明白你没有任何恶意,只是为了好笑,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因为性和性别问题而烦恼着,他们会觉得你这样是在伤害他们的感情,你会被骂,没有人能理解你,没有人会觉得好笑。
德永边哭边说,为什么,为什么……我觉得他想说的是为什么要做到这一步?
我挺能理解德永的,理解他对神谷惋惜和欣赏、同情和羡慕交织在一起的情感。专注而恣意地活着,我也有神谷这样的朋友,我很怕来自现实里的恶意击溃掉他们身上的光环。这个世界是配不上他们这样的人的。
《脱口秀大会》其中有一期韦若琛讲了一个段子:“我妈总以为我看女孩儿的品味有问题,所以有一段时间她就总带我去美院啊音乐学院去看女孩儿,晚上我就让我爸带我去夜店看女孩儿。结果发现是一批人。”毫不意外,美院和音院的女孩儿们又被激怒了。
朋友们,那么容易被喜剧节目里的一个玩笑激怒,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无趣了。
喜剧是在“世界是荒谬的”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对一切的解构是它的形式,对现象的刻薄嘲讽是它的常态,喜剧本就应该百无禁忌。评价一个好的喜剧作品的标准是它是否有好的笑果,而不是它是否三观不正确或者三俗(庸俗、低俗、媚俗)。
很多人被文艺作品中某些桥段激怒源自于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他们隶属某些宗教、国家、民族、性别、社团,愿意归属于某些集体,这没有问题,但集体荣誉感却是很虚幻的东西。伟大的喜剧大师乔治卡琳就抨击过民族自豪感,“我不理解民族自豪感这东西,也永远理解不了什么叫族群骄傲。因为在我看来,骄傲来自于你自己独有的成就,而不是你出生的地方。”
没有什么是神圣到不能开玩笑的。宗教也不行。
另一些人的愤怒来自于他们喜欢的人和事被批判了。在网上随便一句对小鲜肉小花儿们的评价就能够招来粉丝们的恶语谩骂。但在自己的平台和媒介上对某个人和事进行评价难道不是言论自由吗,是否有道理不是才是评判他人言论的准则吗。不喜欢这样的评价你可以屏蔽,可以取关,可以在公共评论区或是自己的微博里支持和捍卫自己喜爱的人事,而不应该要求别人闭嘴,或在别人的评论区咒骂。
没有什么人是完美到不能批判的。神也不行。
《建党伟业》里有一幕是李晨扮演的张国焘对吴彦祖饰演的胡适说:“您是在批判陈独秀和李大钊二位先生吗?”,胡适幽幽说道:“他们不可以批判吗?”
愤怒来自于执念。
举重若轻,放下“我执”,生命才更广阔。
丰盛的人生存在于自由的土壤。
不是总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吗?那么请创造一个能够接纳有趣的灵魂的宽松环境。
上面说的是公共语境,接下来谈谈私人语境。
被节目和作品激怒的同时,另一种现象是,很多人把情商低当成了幽默。他们好像对“有趣”这个概念存在误解,积极生活认真对待人生且有创造力才叫有趣,不是整天跑到别人微博和朋友圈下面去瞎贫,被骂被挂了还说“小心眼”“小家子气”“开不起玩笑”“我这是言论自由”。
别人家装修了房子,你不请自来,对房子品头论足,然后和主人说你们家装修得真烂,这个不叫言论自由,这个叫找抽。
言论自由是权利,是你跟许诺这个权利的政府的事儿,不是跟其他个体的事儿。就像恋爱自由是你跟你爹妈的事儿,不是你跟你喜欢的姑娘的事儿。你爱上了一个姑娘,你爸妈不允许,这个叫妨碍恋爱自由。如果你长得一副尖嘴猴腮的样子,整天无所事事,唯一的技能是吹牛逼,你看上了王菲,王菲不搭理你,你一直纠缠,还说人家妨碍恋爱自由,这个不是恋爱自由的问题,这个是你智商和情商是不是有问题的问题。
还有,探讨和抬杠也不是一回事儿。在网络上跑到别人微博底下去探讨问题应该是有礼貌地、委婉地、小心翼翼地提出合理性的质疑,而不是别人说“今天才五度,冻死我了”,你跑下面去评论“我们黑龙江零下三十度了我都没说冷,少见多怪”,看把你给能的,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还挺风趣幽默的。
朋友之间的互相嘲讽是因为知根知底,因为了解对方所以不会放在心上,或是因为友情而相互包容,如果彼此没那么熟,就别瞎抬杠,不得体。
永远记住,喜剧作品是因为喜剧效果而对某个现象进行批判讽刺,任何的笑料都可以合理存在,因为它们是作品,是节目;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讲究礼貌和得体,要知道如何保持合适的距离。
对节目不要入戏,对生活不要出离。
推荐: 你错了
上一篇: 马东、许知远、梁欢和犬儒主义
苹果用户打赏二维码
你的分享就是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