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还记得著名的2015年
春晚道歉门 呢?
▲
《大地春辉》中汉族穿着经过改良的旗袍
2015年央视春晚零点后的第一个节目《大地春辉》节目中,各少数民族都展示了自己民族的服装,而代表汉族传统服装的却是改良的旗袍。网民们在失望、愤怒之余,纷纷要求央视为汉服事件道歉。
身为中国人的我们
是否对汉服的了解少之又少呢
小编这次整理了九种典型的汉族服饰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把
袄裙
当代汉服及复原
▽
历史原型
▽
孔府旧藏明代衫裙
▲
背景介绍
袄裙:当代汉服款式之一,袄解释为带衬里的上襦,单层上襦又称之为衫,故又有衫裙支撑。袄裙通常上袄穿着在下裙之外,故又有衫裙之称。袄裙通常上袄穿着在下裙之外,其原型最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常出现,到了明代,成为汉族女子最常见的服装搭配。上袄最多见的袖制通常为琵琶袖和直袖,下裙一般会搭配马面裙及普通褶裙
齐胸襦裙
当代汉服及复原
▽
历史原型
▽
▲
唐代仕女俑
背景介绍
齐胸襦裙:当代汉服款式之一,亦是襦裙的一种变化形式,通常定义为衣裳制,齐胸襦裙一般由短上襦和及胸长裙组成,其特点是裙子一般束在胸以上的位置,胸带可以系在正中央也可以系在胸前两侧。齐胸襦裙的主要流行与隋唐至五代时期,今日常见的形式一般是参照中晚唐的样式制作。此外,齐胸襦裙上襦的领型除了对襟直领,还可以有交领,坦领等形式。
长袄
当代汉服及复原
▽
历史原型
▽
▲
明代着圆领,交领长袄妇女容像
背景介绍
长袄:当代汉服款式之一,又称为大袄,带有衬里。长袄一般两侧开衩,最常见的领型有圆领及交领,皆右衽。长袄之内,上身一般可以搭配交领及竖领的袄子,夹袄等,下身可以搭配马面裙。琵琶袖,广袖及宽直袖是最多的三种长袄袖型。
当代汉服及复原
▽
历史原型
▽
▲
孔府旧藏明代女披风
背景介绍
披风:当代汉服款式之一,又被称为明制褙子,披风是汉服中罩衣的一种,并非指斗篷。对襟直领,其最大特点是领缘通常只到胸处,用系带或者子母扣系合。长度过膝,两侧开衩,广袖居多,通常无袖缘,有时袖口除顶部开口,留出手掌伸缩处,袖口底部会完全缝合。据明《三才图会》记载:“褙子,即今之披风。”披风内一般可以搭配袄裙,长袄等。
褙子
当代汉服及复原
▽
历史原型
▽
▲
南宋黄升墓出土褙子
▲
宋 歌乐图及杂剧打花鼓图
背景介绍
褙子:当代汉服款式之一,亦为汉服中最常见的罩衣款式。通常对襟直领,领缘贯通至底部,衣身长短均有,两侧开衩,开衩处亦可缘边,多开襟而穿。宋制的褙子直袖较多,可缘袖缘,里面多搭配抹胸裙或抹胸袴而穿。而明制的褙子又被称为披风,广袖为多,其内多搭配交领及竖领袄子。
道袍
当代汉服及复原
▽
历史原型
▽
▲
明代画像中出现的道袍
背景介绍
道袍:当代汉服款式之一,并非指道士所穿服饰,其原型为明代士人男子的居家便装。道袍通常交领右衽,两侧开衩,开衩处接有暗摆,以系带系结,领口常会缀上白色或素色护领,袖型通常为宽大的琵琶袖。
曲裾袍
当代汉服及复原
▽
历史原型
▽
▲
西汉 马王堆墓出土曲裾袍实物及木俑
背景介绍
曲裾袍:当代汉服款式之一,又称为绕襟袍,通常定义为深衣制的袍服。这种款式的汉服原型来自流行于先秦至两汉时期的曲裾袍。其特点是交领右衽,衣襟末端通常呈三角状,绕经背后由系带固定。目前为止出土的实物有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单饶曲裾袍,所以又被称为马王曲或者单绕曲,此外,从战国到西汉,还出土了一些多绕式曲裾的造像,关于其具体形制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氅衣
当代汉服及复原
▽
历史原型
▽
▲
北宋 听琴图
▲
明代着氅衣男子画像
背景介绍
氅衣:当代汉服款式之一,又称鹤氅或大氅,汉服中男士罩衣的一种,晋代已有记载,宋代文人好服鹤氅,明代士人多作为便服外套使用,天冷时也穿以遮风御寒。形制与披风相似,对襟,直领,大袖,衣襟用长带一对系结。两侧可开衩亦可不开衩。因为氅衣、披风外形接近,故有时两者也互相混称(如一些明代小说中同件衣服既被叫做披风又被叫做氅衣)。
对襟襦裙
当代汉服及复原
▽
历史原型
▽
▲
五代 韩熙载夜宴图
背景介绍
对襟襦裙:当代汉服款式之一,也是齐腰襦裙的一种形式,由对襟直领的上襦和下裙组成,上襦内可以穿抹胸,上襦通常束于下裙之内。穿着对襟襦裙亦可搭配披帛,是非常居家的汉服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