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填报
学院代码: 13929
与韩山师范学院专本协同育人
单独院校代码: 89084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单独 院校 代码: 73929
详情可点击下图了解
学院简介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2005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年5月,广州市政府批准学院加挂“广州社区学院”牌子。
学院的办学理念是:“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办学定位是:立足广州,服务城市发展;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社区教育;坚持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文化塑校,坚持内涵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以岭南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为特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应用技术转化平台、社区教育与服务示范中心和市民终身学习园地。学院发展的四大办学优势是:北上广一线城市的中心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风景区、文理工艺专业兼有的综合区、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示范区。
学院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62年,50多年来为社会各界培养了30多万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2009年12月,学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4月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市级品牌、示范专业29个,省市级课程37门,获得一大批国家、省(部)、市级教学成果奖和教学科研课题;实施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建立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职业课程体系,全面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着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国家、省级和市级技能竞赛屡获优异成绩。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7%,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超过98%,位居全省普通高校前列,毕业生社会评价满意率超过95%。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院与韩山师范学院、韶关学院等本科院校合作开展“2+2”、“3+2”协同育人,与知名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前,学院拥有萝岗食品学院、远望谷物联网等省级协同育人平台,食品工程特色学院、广州城市建设特色学院等广州市特色专业学院,食品工程产业学院、物联网产业学院等广州市产教融合专业学院,拥有关山月家属授权冠名的全国唯一“关山月中国画学院”,与著名雕塑家许鸿飞合作成立许鸿飞雕塑学院。学院形成了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体系,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8个、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9个,与企业合作共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萝岗食品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远望谷物联网技术学院、珠啤新零售产业学院、金衡会计学院、广州广电传媒新媒体产业学院、电影技术产业学院、点都德产业学院、中酒·铂尔曼旅游学院和广州城市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等产教融合产业学院或职教集团。
学院注重培育校本文化根基,形成了“思诚贵和”的校风和“乐学善用”的学风。创建了国内高职院校首个国学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培育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质,造就既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又拥有良好品德与和谐人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正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立人立业,立德立志;教师为根,学生为本”的治校理念,深入实施“特色学院战略”,优化整合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专业品牌,提升学院竞争力,创建一流水平的高职院校。
办学优势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成立于2006年5月,为全国高职院校首家国学院。国学院成立后,构建了以全校公共必修课《国学精粹》为核心、以书法、茶艺、古筝、古琴等20余门国艺类选修课程为辅助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课堂;开办了“城市国学讲坛”,形成了学院的文化品牌;组建了国学经典讲习团、清心茶艺社、国乐社、墨阁社、艺翔棋艺社、中华礼仪研习社、青年文学协会、中华武术协会、汉服协会、六艺社等十大国学社团,成为校内外普及国学的主体;主办或承办全国性国学活动或会议,彰显了学院的国学教育特色。面向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企业以及社区居民开展各类国学教育实践活动,使国学从学校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提升市民的人文素养和生活品质。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合作项目,在国际社会普及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是国际儒学联合会团体会员、广东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团体会员、广州茶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以及广州岭南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学校国学教育成果受到专家和社会好评,《高职院校国学教育“一课三平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2017年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课三平台”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第一批建设单位,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总馆设在广园南校区,在广园北校区、海珠校区和国学院设有分馆。总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9万册、电子图书49万种、中外文报刊1278种1800份,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超星移动图书馆等18个。馆内设有各式书库、报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等。总馆还设有自助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咖啡厅、展览厅、教师阅览室、工具书室等。图书馆配有自助借还书机、自助打印复印机和自助阅报机等服务设施。
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本着“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宗旨,采用藏、借、阅、咨询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模式。设各类学习座位1408个,周开放时间90小时,网络服务每日24小时不间断,建立了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http://lib.gcp.edu.cn),开展了书刊借阅(自助阅报)、阅读指导、素质教育、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网络服务、学术讲座(“城市色彩讲坛”)、作品展览等服务,实现了书刊资料跨校区通借通还。图书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册府丰盈,管理规范,服务周到,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学院建有较为完善的校园网、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为全体师生提供便捷的服务。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已成为教与学的重要基础。数字校园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建设应用水平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新生一入校,学号即是个人上网账号。图书馆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通过单点登录进入数字化校园,即可便捷访问企业级永久邮箱、网络教学、教务信息、个人信息查询、留言板等校园生活各方面的信息服务。移动校园APP可支持师生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任何地点接入校园网,实现接收移动学习、消息推送、信息查询、交流互动等便捷的各类校园活动。校园卡可用于跨校区图书通借通还。
专业简介
智能制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机电工程系围绕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和区域产业需求,共设置4个专业,构成机电类专业群。其中,围绕智能制造、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化产品开发,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围绕汽车后市场服务及新能源汽车技术,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广州市示范专业)。各专业按照最新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定位准确。
机电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26.9%,具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者占92.3%,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75%,博士3人。专任教师教学能力强,多次获得全国教师课程设计竞赛、广东省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广州市教师信息化竞赛等奖项,共建设各类优质课程18门。专任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专业前沿领域具有深入地研究,市级以上科研教研成果20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机电工程系各专业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聘请了一批来自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担任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阶段能够通过企业真实任务的再现,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机电工程系拥有一流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机电类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广州市机械与电子示范实训中心”、“教育部博世汽车诊断中心”等。建有包含数控加工实训室、整车实训室、电子综合实训、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等在内的校内实训室19间,建筑面积7476.24平方,固定资产值2554.72万元,满足学生专业课程的培养需求。与广州市钣金加工行业协会、广州东焊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南海粤鼎模具有限公司、广州广汽商贸长佳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广东鸿粤汽车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绿谷柴油机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魔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卓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建设有4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在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企业教学和顶岗实习等方面展开合作,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机电工程系提供了包含文化体育社团、创新创业团队、技能竞赛训练团队、社区服务、三下乡活动等丰富的活动平台,开展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技术研究能力的培养。组建有学生创业训练中心,依托专任教师的科研项目、技术服务项目等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该中心已有多个创业创新项目获奖并投入市场,如“ABS及PLA材料的3D打印精度及产品性能研究”、“手持式VP37-VP44-共轨泵测试仪”、“基于太阳能的智能垃圾箱的研制”及“安卓智能理疗腰带”等。学生参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近五年获得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奖项31项。
机电工程系毕业生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毕业生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财会金融系设有会计、财务管理、保险专业,现有在校生1100多人。
全系校内专任教师48人(含正副教授13人、硕士博士32人),具有丰富的教学和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突出。建立了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能手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有较完备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条件,校内专业实训室14间,资产总值953万元,校外实习基地约100个。
“会计专业及专业群”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群),“会计专业教学团队”为省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财会综合实训基地”为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广州安晟达保险代理有限公司金融保险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财务软件应用”、“审计实务”为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会计电算化”为省精品视频公开课;会计、财务管理两个专业为广州市示范性专业。
学生获“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大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赛项”全国总决赛团体一等奖、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赛项团体三等奖(全国第28名)、2017-2018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赛项团体一等奖(全省第1名)、2018年第十二届广东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之“新道杯”广东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一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等国家和省级竞赛奖项。
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就业率98%以上、专业对口率82%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99%以上。
公共管理系围绕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现开设社区管理与服务(省级二类品牌建设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市级重点建设专业)、文秘(市级示范专业)、社会工作共4个专业。
公共管理系积极探索与实践“校企社政深度合作协同创新共育人才”的具有高职文科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校企社政共建、共商、共享、共赢,工学结合,学以致用。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与社区服务精神“三结合”,努力培养适应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公共管理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正、副教授占30%,具有博士、硕士学历以上教师占93%,100%教师具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教师爱岗敬业,教科研能力强,多名教师获得广州市优秀教师、学校教师名师、学校优秀教师、学校十大最受学生欢迎教师、校级教学能手等光荣称号,1名教师被评为广东省第八批“千百十”校级培养对象;现建成或在建省市高职示范性及重点建设专业3个;《应用写作》省级精品课程1门、市校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18门;教师主持省级教改项目四项,其他各级各类课题50多项,并先后获得国家、市、校各级教科研成果奖10多项,在建广东省禁毒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基地、广州市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基地、学校社区禁毒学院(筹)、禁毒研究中心。
公共管理系拥有省内一流的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实训中心,建有专业实训室14间,包括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综合实训基地、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秘书实务综合实训室、速录实训室、会务展览实训室、综合档案实训室等;此外,还建有42家签约校外基地,广州市白云区民政局、广州市白云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广东省市档案馆、广州市地税局、广州市白云区景泰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南方人才市场、恒惠、百度网、猎聘网等人力资源公司、恒福、城职、心明爱等社会工作服务社及相关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知名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优秀社区每年稳定为学生提供社区管理、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咨询与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商务文秘实训等专业岗位的顶岗实习和就业机会。
公共管理系毕业生拥有“双证书”率、就业专业对口率及起薪点均居全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就业率近三年平均约98%,广受社会和企业的好评,热烈欢迎各位考生报读我系。
旅游系目前开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四个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于1984年,是广州市最早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三所高等院校之一。30多年来,已为广东旅游、酒店、会展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管理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州市示范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是校级重点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2010年立为学校申报国家骨干校和省示范校建设的4个重点专业之一,还是中国会展教育优秀奖专业;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是为精准对接广州邮轮产业大发展而开设的新专业。旅游系与台湾、马来西亚等境外知名院校建立有合作关系,互派交流生。
旅游管理专业群教学团队为广东省级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为国家、省、市政府旅游、会展、酒店行业发展顾问和专家库专家。专业群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22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硕士学位教师18人。聘请旅游、酒店、会展、邮轮行业企业的专家10名,兼职教师30名。旅游系已建立起职称结构优、学历层次高、企业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专业方向明确、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兼结合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旅游管理专业群校内综合实训基地为广东省级、广州市级重点实训基地。校内拥有教育部9个重点基地之一的“全国旅游信息化人才认证培训基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与会展策划规划研究中心、凤凰宾馆、凤凰中餐厅、凤凰西餐厅、凤凰咖啡吧、凤凰茶艺室、会展综合实训室、会展设计与模型制作室、旅游远程实训室、导游仿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场室,设有两个创新创业工作室和两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校分别与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广东省中国旅行社、南湖国旅、康辉国旅、金马国旅、中国大酒店、广州白云机场铂尔曼大酒店、香港唐宫饮食集团、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东国际科技贸易展览公司、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南沙游艇会、莱茵游艇会、广州之星游轮有限公司等30多家国内驰名的旅游、酒店、会展、邮轮游艇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教学、科研、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有力保障。分别与碧桂园集团、乾基集团、康辉国旅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碧桂园凤凰酒店管理学院、望谷温泉酒店管理学院、康辉国旅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营业部,为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为学校传统优势和特色专业,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是广东和广州重点扶持开办的新专业,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在品牌企业实习,就业率高,薪酬待遇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类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和最佳组织奖,各专业招生就业两旺,报到率高,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商贸系是学院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系部之一。依托商贸物流专业群设置有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和物流管理三个专业,其中市场营销专业最早开设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39人。拥有一支实力雄厚、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教职员工36人,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44%;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23人,其中博士5人,在读博士2人。长期聘请一批行业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匠到校授课、提供岗位技能培训。与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春源红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广州交易会国际旅行社、广东怀远物流公司、当当网等一批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多年来,商贸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为华南地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商贸物流人才,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教学建设成果。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和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市场营销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是广州市级示范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是广州市重点专业。广东怀远物流公司被评为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基础与实训》、《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操》、《销售管理》、《市场调查》等五门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本系拥有的商贸综合实训基地2014年获评为广东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基地建设有商务沟通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营销策划与实施中心、汽车营销实训室、国际商务仿真实训室、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物流设施设备实训室、物流管理实训室等12个专业实训室。教师主持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此外,还建设有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网络课程20多门,省市级教改立项20多项。
商贸系紧紧围绕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并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商科物流竞赛一等奖、全国电子商务运营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比亚迪杯”全国高职院校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二等奖;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银奖以及广东省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二等奖、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三等奖、市场营销技能大赛三等奖;广州市营销技能竞赛一等奖和国际贸易(模拟交易会)技能竞赛二等奖等多项省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项。实习生、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就业率连续三年达98%以上。
艺术设计系是融汇设计、传媒、艺术、非遗传承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端职业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全面开展产教融合,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与企业、协会、艺术大师、非遗名匠等多方合作:联合全省电影行业企业成立首家电影技术学院,设立有大湾区青年电影创投中心、影视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影视广告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联合广电传媒集团成立广电传媒新媒体产业学院,设有广电传媒订单班;依托新三板上市企业云图动漫成立广城云图泛娱乐数字艺术产业学院;依托广州雕塑院院长成立许鸿飞雕塑学院;成立国家非遗传承人邵成村灰塑传承基地、广东非遗传承人吴义廷壁画传承基地、广府通草画传承研习基地等系列工艺传承基地。建成广州市市级示范性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广州市动漫人才培养基地,艺术设计“创意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新媒体创意产学研基地、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VR拍摄与制作基地。艺术设计系是广东省美术教育协会美术教育特色单位,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广州文物博物馆版权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会员单位,牵头成立全国职业教育新媒体专业联盟,创办广州(国际)城市影像大赛。
艺术设计系下设网络新闻与传播、广播影视节目制作、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形成了跨界融合、产教融合、课展融合、课赛融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全新人才培育模式,成效突出、特色鲜明,学生获得国家省市众多奖项,在社会上拥有极佳的口碑与声誉。艺术设计系形成了专任教师、企业行家、客座教授、名师名匠等组成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占100%,全部教师拥有企业一线丰富实践经验,多次获得广东省各类专业及教学竞赛一等奖,更有获得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一等奖、广东省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技术能手”、“广州市优秀教师”、“全国十佳青年设计师”等荣誉的优秀教师。聘有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教授,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知名导演、艺术家,以及大批企业专业参与课内外教学。
艺术设计系通过高考、学考、3+证书、自主招生及三二贯通等多种方式面向普通高中及职业中学招收应往届毕业生。学生取得职业技能证和毕业证实现“双证”毕业。通过在广州电视台、广东电视台、腾讯大粤网等主流媒体及国际4A广告公司等大型设计、影视、传媒企业实施企业教学与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率高,薪酬待遇好。艺术设计系还先后派遣学生前往马来西亚、台湾等高校交流学习,实施学分互认、双校毕业,同时也跟广州多家知名本科院校开展专升本合作。艺术设计系还特别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功孵化多个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取得众多省市级创业竞赛,获得省市多项创业资金支持,扶持多名在校生成功创立创意企业。
应用外语系下设职业英语团队、商务英语团队、商务日语团队,承担全院非外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及本系英语和日语专业学生教学工作。应用外语系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和商务日语专业。目前应用外语系在校生900多人,年年招生及就业形势喜人,新生录取分数高,报到率高;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9.5%,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应用外语系现有在职教师40名,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8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70%以上教师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有近70%教师曾经到英国、美国和日本培训进修。还聘请了来自美国与欧洲的外教。应用外语系教学设备先进,目前拥有多媒体数字化语言实验室12间、多套外语教学软件;与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多家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应用外语系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课程设置科学、规范。全体教师奋发进取,2010年商务英语专业成为学院示范性建设专业。两个专业所确立的“外语+专业”的课程体系特色鲜明,学生每年参加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社会反响良好。
关山月先生是岭南画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一面旗帜,是卓越的中国画大家和美术教育家。关山月中国画学院旨在弘扬关山月先生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教育思想,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彰显高水平办学和专业建设的特点,探索出一条以民族美术为基础、与岭南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美术教育之路,同时为更多热爱中国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学生提供研习机会。实现民族复兴,实现学校、学生、社会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多赢局面。学院办学得到了关山月先生之女关怡教授的大力支持,并于2018年4月授权冠名。目前,学院拥有以黄健生、关坚、吴军等一批高水平且具有极强责任心、热心中国画教学传承的国家级高水平教师,学习形式采取小班教学、导师负责制模式。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花都校区原为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2002年9月落成并使用。校园内可容纳大专学生4500人,现有在校生3400人。根据穗教高教〔2019〕18号文件通知要求,2020年起并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管理。花都校区多年来举办全日制大专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城市建设与管理专门人才。校区建筑风格新颖,环境宜人,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运动场、学生公寓等,建有90多个专业实验、实训室。
花都校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大市政”专业链群,现设专业20个,其中工程造价、给排水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园林景观设计、室内环境设计等专业是广州市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学院聘请有一批各行各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教授参与教学与管理,成立有17个专业指导委员会。
花都校区建设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办学目标,重视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立足行业、发挥专业优势,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每年有大量与学院合作的企事业单位进入学校招聘,毕业生就业选择性越来越高,多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渠道畅通,就业质量高。学院开展以科技创新、文化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花都校区于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残联批准单独招收聋人大专班。2020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会同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设立“高职专业学院试点班”,开展“面向听力障碍残疾考生”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学院秉承“有教无类、教育公平”的人文理念,2020年计划招收“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聋人大专生共60人。学院实施融合教育,致力营造“沟通无障碍”环境,手语协会、聋人志愿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学院重视特教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应聘,现已有1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学校招生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020-86375471
通信地址
广州市广园中路248号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招生办公室(8号楼225室)
邮政编码
510405
招生网址
http://zs.gcp.edu.cn/
招生邮箱
zsb@gcp.edu.cn
接受纪律监督与申诉联系部门
学校纪委办公室
监督电子邮箱
cilivita@gcp.edu.cn
今日本号内容繁多敬请关注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考招生计划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中外合作办学)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与韩山师范学院专本协同育人)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2020年普通高考省外招生计划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各专业取分数一览表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近三年普通高考各省(市)录取分数统计一览表